时间:清明节前一天(别名:熟食节、禁烟节、冷节)
这天不生火,只吃冷食。
寒食节亦称禁火节、禁烟节、冷节、百五节,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,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。清初汤若望《时宪历》订定后,清明与冬至之间的间隔缩短,为了维持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、两日的风俗,民间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一日之前。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,因此清明节就在寒食节次日。
简介和历史:寒食在曹操当政时期一度受到禁止,违规者会受到处罚。曹操说,伍子胥自溺身亡,吴国人也没有游泳渡江作为纪念,岂有晋国人为介之推而不吃熟食的道理?北方严寒,老人与幼童因不吃熟食,可能会生病。南梁《荆楚岁时记》载“去冬节一百五日,即有疾风甚雨,谓之寒食,禁火三日,造饧大麦粥。”寒食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称为“野祭”,后编入《大唐开元礼》中成为御定礼制。据敦煌文献“进奏院状”载,晚唐时沙州赴京请旌节者称:“五日遇寒食,至八日假开。”即寒食清明休4天假。如今寒食在中原已经不多见,但在江南、闽浙、两广等地区仍保持“清明节食寒食”之传统,如食润饼卷,或者清明节特有的“清明粿”、“草仔粿”、“青团”等食品。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,后来改为在清明节。目前已很难考证寒食节是在什么时候被清明节取代,只知道唐朝仍保留有寒食的习惯。现在华北部分地区仍有寒食节扫墓祭祖的风俗。韩国仍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。越南则有在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,以汤圆祭拜祖先的习俗,因此寒食节在越南又俗称“汤圆节”。